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府尊,不可啊 (第1/2页)

加入书签

天空中第一抹澹澹晨曦浮现,弥漫在天地之间的夜色也从浓墨,转为了澹墨。</br></br> “杀啊!”</br></br> “杀给给!死啦死啦滴!”</br></br> 四千倭寇挥舞着倭刀,喊杀着向枫桥大营重来,一个个嘴脸狰狞,杀气腾腾。</br></br> 四千倭寇喊杀冲锋的动静可不小,如飓风狂飙,喊杀声惊天动地,像像海啸,像山崩,像地陷,像恶鬼冲出了地狱,狰狞吼叫着向人间复仇一样,直冲云霄</br></br> 四千倭寇冲锋的脚步声,令大地都跟着震动了,像恶鬼用参天鼓槌疯狂敲击大地一样。</br></br> 四千倭寇就这样,喊杀着,排山倒海,铺天盖地的,向枫桥大营冲去。</br></br> 远处的苏州城上,苏州知府尚维持等一众官员还有城墙上的将士们,一个个面色紧张的看着远处的枫桥大营前的战场,手都出汗了,心提到了嗓子眼上。</br></br> 枫桥大营并没有点火光,只有零零星星的火光,但是枫桥大营前两里左右,倭寇大军停驻的地方,火把多如天上的繁星一样,多的数都数不清。</br></br> 单从倭寇的火把数量来看,倭寇起码也得有三四万人之多。</br></br> 方才第一波倭寇攻打枫桥大营的时候,他们的心就提到嗓子眼了,好在浙军顶住了倭寇的攻打,没有陷落,这让他们稍稍喘息了一时半刻。</br></br> 可是,现在倭寇又开始攻打枫桥大营了。</br></br> 站在城墙上,他们远远的就听到了倭寇冲锋的喊杀声,就连脚下城墙都仿佛被倭寇的喊杀声和冲锋的脚步所震动。</br></br> 现在天色已经不是漆黑如墨了,也有一定的能见度了,远远的就看到冲锋的倭寇像是一条数百米粗的狰狞黑蟒,凶残的扑向了枫桥大营。</br></br> “大人,倭寇又开始攻打枫桥大营了。上一波倭寇大约千人左右,浙军艰难抗住了,这一次怕是够呛了,从倭寇的喊杀声还有模湖人影来看,这一次估计有四五千左右倭寇攻打枫桥大营,人数是浙军的两倍多,浙军怕是凶多吉少了......”</br></br> 苏州府兵房主事站在苏州知府尚维持身边,一脸凝重的向尚维持说道。</br></br> “事不宜迟,你令张将军点起三千精锐兵马速速出城支援枫桥大营。”</br></br> 尚维持听后,犹豫了一下,下令道。</br></br> “不可,不可啊府尊!”</br></br> “万万使不得啊府尊,外面的倭寇足足有三四万兵马呢,浙军只有两千人,咱们就是派出三千兵马,也不过只有五千人而已,相对于倭寇大军,无济于事。”</br></br> “就是啊府尊大人,万万不可派出援军,倭寇凶悍善战,我们的兵马野战万万不是倭寇对手,如果派三千兵马出城,只是给倭寇送人头而已,无济于事。咱们的兵马只有依靠高大的城墙,才能跟倭寇周旋!派兵出城,那就是扬短避长,还请府尊大人为城内数十万百姓生死负责!”</br></br> 一众官员一听尚维持要派兵马支援浙军,一个个情绪激动的连连劝阻道。</br></br> “这......我们苏州城与浙军呈掎角之势,理应互相支援,否则唇亡则齿寒!若我们不去救援浙军,浙军枫桥大营被倭寇攻破,那倭寇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了!没有浙军在外牵制倭寇,如此三四万倭寇攻打我苏州城,那我们苏州城就危险了。”尚维持对一众官员解释起唇亡齿寒的道理。</br></br> “大人,关键是,三千兵马支援浙军,也无济于事啊。我军长于守城,短于野战,三千兵马在野外对付倭寇,只能是送人头,他们在城上才能发挥作用。咱们城内的兵马可是一点也不富裕啊,若是折了这三千兵马,苏州城危矣!”</br></br> “府尊大人,朱大人兵没有让咱们去支援他,朱大人他们才买了七八百匹骡马,加上他们本上所有的骡马,浙军有一千余匹骡马,若是打不过倭寇,他们跑是没问题的。倭寇乘船而来,并无马匹,两条腿的倭寇如何跑得过四条腿的马呢,若是浙军骑马逃跑,倭寇也拿他们没办法。”</br></br> “就是啊府尊大人,浙军提前购置骡马,可见是早就有此打算,到时候朱大人他们可以骑马跑,咱们的援军可就成了替罪羊了,倭寇追不上骑马的浙军,可是能追的上咱们的援军啊。”</br></br> “还请府尊大人以大局为重,以城内百姓性命为重,不要做无谓的牺牲!”</br></br> 一众官员再次苦苦劝道,为了打消尚知府向浙军派遣援军的打算,他们特意指出了浙军骡马众多,若是浙军不支,也可以骑马逃命这一个点。</br></br> 尚维持听了众人的劝阻,尤其是他们支出的浙军骡马有一千多匹这一点。</br></br> 不得不说,这一点说服了尚维持,</br></br> 是的,浙军有一千多匹骡马,若是不支,也可以骑马逃命,不至于全军覆没。</br></br> 尽管失去了枫桥大营,没有了稳定的基地,但是浙军只要不全军覆没,倭寇就不敢全力攻城,肯定要留下一定兵力防范浙军杀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