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山阴布衣 (第1/2页)

加入书签

这是朱平安来应天府的第十六天,恰逢休沐,朱平安早早的用过早膳,在刘大刀的陪同下,出了江浙提刑按察使司衙门,匆匆往应天府文化街而去。</br></br> “你家姑爷这是怎么了,火烧屁股了?!”妖女若男看着朱平安匆匆拔完早膳,又匆匆的往外走,不由向画儿努了努小嘴,八卦的问道。</br></br> “什么火烧屁股,姑爷说是去找什么人......”画儿瞪了妖女若男一眼,嗔道。</br></br> “找谁啊?男的女的?看他火急火燎的猴急样,应该是女的吧......”</br></br> 妖女若男托着下巴,捏了一瓣橘子放入红唇之中,满是恶趣味的揣测道。</br></br> “若男!你浑说什么,姑爷才不是那样的人!姑爷要找的人是男的!男的!”</br></br> 画儿闻言,顿时生气了,一把将妖女若男面前的水果拿走,哼,谁让你说姑爷坏话了。</br></br> “咯咯......他说男的就男的了?哪个男人出去鬼混会告诉你实情的?”</br></br> 妖女若男咯咯笑着,故意逗画儿道。</br></br> “姑爷才不是那样的人!”画儿撅着小嘴瞪妖女若男,然后红着小脸蚊声道,“姑爷若是想要女人,哪里需要去外面,我......我就可以......”</br></br> “咯咯,家花那有野花香啊,你没听说过吗,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br></br> 妖女若男眨了眨眼睛,阴阳怪气道。</br></br> “姑爷不是那样人。”画儿不为妖女若男所动,一脸坚定的摇了摇头。</br></br> “你家姑爷才不像你认为的那么正经!他是一个披着袈裟的阴险禽兽!他表面看着人模狗样,实际上背地里下流龌龊,是个坏痞子......”</br></br> 妖女若男想到朱平安装醉让她背的那一晚发生的那一幕,不由咬牙道。</br></br> “哼,你就惯会不分青红皂白的污蔑我家姑爷!”画儿扭头,不理妖女若男。</br></br> “我......”妖女若男始终没好意思对画儿说那晚发生了什么......</br></br> 在妖女若男和画儿在院里拌嘴的时候,朱平安和刘大刀已经到达了目的地文化街。文化街临近应天府东门,距离东市街约有一里左右,街上多数是售卖书籍、笔墨纸砚、字画以及相关衍生品的店铺,走进文化街就能嗅到浓郁的纸墨香味。</br></br> “这位掌柜,可知‘一枝堂’私塾在哪?”朱平安来到一家售卖笔墨纸砚的店铺询问道。</br></br> “一枝堂私塾?没听说过街上有开私塾的啊。”掌柜努力的思考了一下,摇了摇头。</br></br> “麻烦掌柜的再想想,私塾夫子名叫徐渭徐文长。”朱平安拱手道。</br></br> 是的。朱平安此行正是为寻访徐渭徐文长而来。</br></br> 其实,说来也是巧合,昨天放衙前,朱平安如厕,在厕所发现了厕纸槽内发现了半截字画。一开始朱平安也没有把这半截字画当回事,都被拿来揩屁股了,这字画肯定也没什么价值,估计是官署某个人闲来无事的练笔涂鸦之作吧,不然怎么会被拿来当擦屁股纸呢。</br></br> 不过就在朱平安解决了个人问题,正要起身的时候,眼睛余光注意到了这半截字画上的印章——“山阴布衣”,顿时眼睛就直了,整个人像是被雷劈了一样。</br></br> 山阴布衣,山阴布衣......这可是大名鼎鼎的徐渭徐文长用过的字号。</br></br> 徐渭这个人,朱平安在现代研究很多,对其知之甚详。徐渭,汉族,绍兴府山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山阴布衣,正是徐渭以其老家山阴为名,结合其屡试不第的遭遇,所取的一个字号,聊以自谓。</br></br> 历史上可以冠以“才高八斗”的人有很多,比如曹植、李白、苏轼等等,罗列下来,可以列一串长长的名单,但是如果在冠以“才高八斗”的同时,又可以冠以“军事家”、“书画家”、“文学家”、“戏曲家”、“教育家”的,恐怕天下也就只有徐渭徐文长一人得留纸上。</br></br> 文学家、书画家就不用多说了,戏曲家这个头衔他当之无愧,他创作有杂剧集《四声猿》,深深的影响了后世戏曲创作,汤显祖曾说:“《四声猿》乃词坛飞将,辄为之演唱数通,安得生致文长,自拔其舌!”“。军事家这个头衔徐渭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年担任胡宗宪的幕僚,献计献策,运筹帷幄,屡出奇计,协助胡宗宪诱降海盗汪直、徐海等人,为扫除倭寇立下了不朽之功;晚年悉心培养名将李如松,使其建立赫赫不朽之功。如此,可否配的上军事家之称乎?</br></br> 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有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祯卿四人。其实,这也仅仅是吴中一地一时的四大才子而已。纵横明朝一朝,横跨整个大明,公论评有“明代三才子”,分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