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杨过思母,借此外出 (第1/1页)
自从赵志敬事件后,杨过在全真教的日子变得平静而充实。他每日与师兄弟们一同练功,虽偶尔会想起过去的种种不快,但全真教的氛围让他逐渐放下了心中的芥蒂。
然而,这样的平静并未持续太久。一日清晨,杨过站在全真教的山门前,望着远方的天际,心中突然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思念。
母亲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她的温柔与坚强,她的无奈与遗憾,都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中。来全真教已一年有余,他从未回过母亲的墓前祭拜,此刻,这份思念如潮水般涌来,让他无法平静。
杨过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淡淡的哀伤,轻声道:“林师兄,我想回母亲的墓前扫墓,来全真教已一年有余,我从未回去过,心中实在愧疚。”
杨过微微一怔,随即摇头道:“杨师兄,你不必如此。我只是去扫墓,不会有什么危险。”
杨过见林墨神情坚定,他心中感激,便点头道:“好,那我们就一同前往。”
在全真教的议事堂中,杨过与林墨并肩而立,向几位祖师禀明他们的计划。堂内气氛庄重,丘处机、马钰、王处一等几位祖师端坐于上,目光沉稳地注视着他们。
丘处机微微点头,语气温和:“过儿,你有此孝心,实属难得。不过,你一人外出,恐有不便啊”
马钰闻言,捋了捋胡须,沉吟道:“林墨,你前番击败赵志敬,武功确实不凡。外出游历,对你而言,也是一次历练的机会。不过,江湖险恶,你二人需多加小心。”
林墨假装恭敬地答道:“几位祖师放心,弟子与杨过定会谨慎行事,按时归来。”
杨过与林墨齐声应道:“弟子谨记祖师教诲。”得到几位祖师的同意后,杨过与林墨便回到房中拿上行装。
杨过站在山门前,抬头望向远方,心中百感交集。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山间清新的空气,仿佛要将这份自由与未知的气息深深吸入肺腑。他的心情复杂,既有对母亲的思念,也有对江湖的向往。他侧头看了一眼身旁的林墨师兄,见他神色平静,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安心。
走了一段路后,杨过的心情逐渐放松下来。他抬头望向天空,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映照在他的脸上,让他感到一阵温暖。他轻声说道:“林师兄,这还是我第一次真正踏出全真教的山门,心中竟有些说不出的感觉。”
杨过听到林墨说要在一个时辰内赶完五十余里路,心中不禁一紧。他虽然在全真教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内功也颇有进展,但学的都是全真基础内功和步法,还从未尝试过一次性赶这么远的路程。少年心性使然,他虽有些发慌,却也不愿示弱,咬咬牙便答应了下来。
起初,杨过还能勉强跟上林墨的速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呼吸渐渐急促,双腿也感到有些沉重。
就这样,两人一前一后,在林中疾行。杨过虽感到疲惫,但心中却生出一股前所未有的畅快感,仿佛自己正在突破某种极限。而林墨则如一只灵动的金雁,始终在前方指引方向,偶尔放缓速度,等待杨过跟上。
经过一个时辰的疾行,林墨和杨过终于赶到了蓝田县城。此时,杨过已是满头大汗,衣衫湿透,胸口微微起伏,但他眼中却闪烁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与成就感。林墨则神色从容,未见呼吸有所改变。
一进城,眼前的景象顿时热闹起来。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招牌高挂,叫卖声此起彼伏。有卖糖葫芦的小贩,挑着担子吆喝着“又甜又脆的糖葫芦”;有卖布匹的店家,正与顾客讨价还价;还有卖香料的摊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行人络绎不绝,或匆匆赶路,或驻足挑选商品,整个街道充满了市井的烟火气。
杨过点点头,跟着林墨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一家名为“醉仙楼”的酒楼前。酒楼门前挂着一面绣着“醉仙楼”三个大字的旗帜,随风飘扬,显得颇为气派。林墨指了指酒楼,说道:“这家酒楼在蓝田县颇有名气,里面饭菜很是不错,你师兄我啊,是这里的老常客了,我们进去坐坐,。”
杨过坐下后,不禁好奇,师兄你怎么都有名号了?林墨随意说道:“你师兄我一表人才,武功高强,有名号不应该吗?”杨过撇撇嘴,头向外界看去,透过窗户向外望去,只见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远处的青山隐约可见,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林墨为他倒了一杯茶,轻声说道:“赶了这么久的路,先喝口茶解解渴吧。”
林墨微微一笑,说道:“你年纪尚小,能有如此毅力,已是不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