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4章 田野和诗 (第1/2页)

加入书签

卡罗琳看不上的种田,夏青黛却觉得挺有意思。

烧烤结束后,简婉拒了夏青黛的晚餐邀请,提出要先回家了,夏青黛便派了马车送她。

虽然浮翠山庄离牧师住宅并不远,但既然她的马厩里面养满了马,自然要多让马儿们跑跑。

简离开后,无所事事又不想跟着白小姐上音乐课的夏青黛,跑去麦田里围观农民播洒麦种。

身为城里长大的人,夏青黛有点五谷不分,她就是想去看看小麦应该怎么种。

结果跟她想的不一样,这里的农民是直接往土里播撒种子,而不是插秧苗。

她小时候在翁山岛上看过外公外婆种水稻,知道水稻种植一般都是插秧的,她以为农作物都差不多是这么种植的呢。

看了一会儿,她兴致起来了,还自己跳下田埂去播种一小片。

所以她所谓的种田有意思,也仅限于这件事于她而言算休闲娱乐,是诗和远方的另一种形式,而不是生活所迫。

十八世纪的十月到十一月之间,正是英国小麦播种的季节。种下后到冬季才出苗,次年七月半收获,成长时间足足得大半年。

若是中间遇到几次大风大浪,比如今年又是旱灾又是风灾又是水灾的,收成就很差。

看天吃饭的农民,再勤劳也得看老天脸色。

不止英国如此,全世界都差不多。法国大革命有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粮食欠收,老百姓吃不起饭了。

粮食越少,粮价越长,亘古不变。

不过浮翠山庄附近的集市物价倒是挺平稳,因为欧文知道夏青黛不喜欢混乱的环境,遂放出过好几批平价“神仙面粉”,稳住了粮价,也稳住了周遭环境。

若是换一个乡绅敢这么搞,粮商肯定要使点绊子出来。但是浮翠山庄的主人这么做,越是大粮商,却越是按兵不动。

跟消息闭塞,一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可能就是附近村镇的乡绅和老百姓比起来,商人的消息要灵通得多。

尤其的大粮商,往往背后还有大地主的影子。

大地主通常都会代表一方进入上议院,家中幼子很多也会进入下议院,消息灵敏度自然非寻常人可比。

或多或少都有听说过浮翠山庄的神,土埋整支军,水淹伦敦城,爆锤西敏寺的壮举,谁敢对欧文家族的人轻举妄动。

反倒是中小粮商,可能会有些蠢蠢欲动。

夏青黛在播种完手里的麦种后,就拍拍手,准备离开麦田。

她这一番心血来潮的举动,看在卡罗琳的眼里自是极不爽的。她才因为种田不种田跟简·奥斯汀争论过,关键还论输了。

偏偏夏青黛转头就下田玩泥巴去了,这不是打她的脸吗?关键欧文表兄还陪着她胡闹,一点都不讲究绅士风范了。

欧文和夏青黛自然是不会在乎卡罗琳的想法,在自己的地盘还要考虑寄人篱下者的心情,那未免也活得太累了。

夏青黛来十八世纪是当神仙的,不是当循规蹈矩的十八世纪淑女的。

不过就算她不在意卡罗琳,现在这个时节在田里也晃悠不久。

一方面是要去上学,一方面现在日照变短,天黑得早了。

十月已过一大半,英国的时间快要进入冬令时。早上要七八点才天亮,下午不到五点天就开始黑了。

等到了真正的冬天,下午四点太阳就会下山。这也是底层人冬天三点多就吃正餐的原因,因为吃晚了没日照了,比较费柴禾和灯火。

连年收入两千英磅的绅士,比如伊丽莎白家,冬季都是在四点左右吃晚饭的。

两人踏着暮色,从麦田里往回走的时候,还突遇一阵动静很大的降雨,险些就淋成了落汤鸡。

英国的天就是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夏青黛直接心念一动回到了现代,才避过了这场雨。

然后她用一个她哥公司里发的月饼盒子,给欧文临时造了个避雨屋,连人带屋帮他“飞”回了古堡。

“难怪你们英国人见面就要问天气呢,难怪伦敦城里那么多拿着雨伞的绅士,这雨量确实多。”

欧文站在月饼盒子里都无处着力,正被“飞起来”的盒子带得东倒西歪,帽子发丝全凌乱了,努力平衡才能不在盒子里摔个七荤八素,无法再从容地分出心神陪夏青黛吐槽了。

他还不如淋雨回去呢!

其实对于一位英国绅士来说,淋雨和淋雪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多的是淋雨不打伞的人。

但夏青黛就不行了,淋雨就要洗头。她今天刚洗过头,坚决不能被雨再淋到了。

“哎,这要是下的不是雨,是雪就好了。”看着欧文从月饼盒子里跳进了古堡窗户,夏青黛收起盒子,忍不住又轻轻自言自语了一句。

维也纳在十一假期期间就下了初雪,但英国至今没有下雪的征兆,秋雨倒是常常下。

对于农民和百姓来说,下大雪是件非常糟糕的事。出行不便还是小事,把农作物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