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全金属狂潮:自由之旗 OR6-EP5:朝觐(16) (第1/4页)

加入书签

or6-ep5:朝觐(16)

生活在高加索群山中的山民们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几乎可与南方的库尔德人相提并论。俄罗斯帝国征服了他们的土地,但却不能征服他们的心灵、让这些保持着自己古老生活方式的人们卑躬屈膝并认同俄罗斯所代表着的一切。两百多年过去了,事实一再证明,反抗从未停止过,而俄罗斯的衰弱更是让全世界都见识到了高加索南北两侧的复杂历史。

无论有着何种历史纠葛,俄军从来不会是主动认输的那一方。哪怕发号施令的将军和指挥官们早已丧失了信仰、沦为只图躺在祖国的尸体上喝血吃肉的豺狼,他们所蒙受的屈辱终于将这些浑浑噩噩度日的醉鬼从伏特加中唤醒。曾几何时,他们还象征着能够让整个世界为之颤抖的钢铁洪流,而不是合众国眼里的笑柄和出气筒。如果新俄罗斯的建立终将以某些人率先付出代价作为它的开端,那么这代价自然该由那些叛徒来支付。

就在俄国的相关机构发言人忙着向美军解释西伯利亚的导弹列车在发射导弹时已经被不明武装团伙劫持时,大量俄军集结在北高加索地区,想要趁着伊拉克-土耳其联军围攻库尔德斯坦时借着前所未有的天时地利人和而一举平定这些已经闹了两三年的不法之徒。如果这几伙妄图让自己的名字能留在世界历史上的山民被同时剿灭,那些仍然幻想着追求什么自由的家伙在未来几十年内都得三思而行。笨拙却结实的rk系列s机甲再一次展现出了它的卓越性能,就像当年碾碎阿富汗境内的游击队那样,它们将再一次消灭这些躲在山区里的爬虫。

在这被鲜血和烈火再度洗礼的土地上,一队s机甲小心翼翼地绕过正被俄军大规模炮击的区域,向着他们的目的地挺近。北高加索乱成了一锅粥,那些注定无法击退俄军的地方武装组织最终必然寻求外界的支援,而没有什么外部组织比想要将唯一真神的全部信众聚集到同一面旗帜下的信仰卫士团更热衷于干预此事了。那些黑底白字或是白底黑字的单调旗帜,无疑向所有来者声明了信仰卫士团的立场:他们将会和这些同自己有着相同信仰的兄弟姐妹们奋战到最后一刻。

斯捷潘·伊里奇·米哈伊洛夫正是带领这支s机甲特遣部队的临时指挥官——迈克尔·麦克尼尔上士不久前把指挥权草率地丢给了他。这一命令让特遣部队中的全体美军驾驶员相当不满,他们无法接受一个雇佣兵(而且还是俄罗斯人)成为他们的上司,哪怕这人是吉欧特隆公司派来的特别顾问也一样。不过,米哈伊洛夫没有尝试白费口舌说服同伴们听从命令,他只管在山野中绕路前行、避开俄军的火力覆盖范围并寻找信仰卫士团的营地,而旁人自然没有妨碍他的理由。

“米哈伊洛夫先生,你说说看,这一次你们俄国人会花费多长时间来平定北高加索的叛乱呢?”一名美军驾驶员尝试着问问米哈伊洛夫的意见,“您以前也是俄军的一员吧?”

“我很惊讶你们居然没有用【起义】来形容它。”米哈伊洛夫漫不经心地说着,“你们太乐观了,问题不在于俄军要用多长时间平定叛乱,而是俄军什么时候会狼狈地撤出北高加索。”

众人听了,都感到不可思议,他们凭着直觉认定米哈伊洛夫在故意讨好他们,于是仍然想要从米哈伊洛夫口中得到更为具体的解答。其中一名美军s机甲驾驶员说,俄军再怎么衰退也还是全世界排在前三名的军队,不可能轻易地被北高加索的游击队和勉强拼凑起来的【国防军】击退,而且十几年前俄军在阿富汗的战绩已经证明了俄军仍然有着及时更换新鲜血液的能力。

面对着美军士兵们或是带着恶意或是半掺杂着真诚的疑问,米哈伊洛夫只是苦笑着摇了摇头。

“我比你们更了解那里的情况。”他平静地说道,“俄罗斯的军队,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在腐烂。这不是用征兵或是提供更先进的武器装备能够解决的问题……如果麦克尼尔在这里的话,他会和你们说,俄军如今没有了信仰,只是一群拿着21世纪的现代武器装备的业余演员。”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阵,思考着要不要把众所周知的事实再强调一遍。

“……而且,安布雷拉正是受益于俄军的**和堕落才在这附近发展壮大的。”

米哈伊洛夫的心里徘徊着许多念头,他有时会感到自己的无力和懦弱,又为自己不能坚定地做出选择而苦恼。那些伊拉克人,那些忠诚地为美军服务并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堂堂正正地成为合众国公民的合作者,从来不屑于掩饰他们的动机。是什么阻碍了他做出同样的选择?萎靡不振的俄罗斯永远不可能——在米哈伊洛夫的一生中——夺回昔日的辉煌,他若抛下现有的一切重回故国,除了让自己白白受苦之外得不到任何利益,哪怕心理上的满足也会在现实的严寒中结冰。

没有人会在乎他的选择,多他一个人当然无所谓,少了他则更是如此。会受到影响的只有他自己而已。

这支奇怪的队伍灵活地穿插在犬牙交错的战线中,避免和俄军或当地民间武装或是某个自治共和国的【国防军】接触。米哈伊洛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