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36.第636章 太子殿下 (第1/3页)

加入书签

慕容叶枫比张若尘要小两岁,天资也是极高,为慕容世家的第一天才。</br></br> 慕容世家的家主将他送到张若尘的身边做书童,其实,也是想要借此机会培养他,让他接近张若尘,与张若尘培养好关系,将来好接替家主的位置。</br></br> 慕容世家的未来家主,若是能够与圣明中央帝国的未来国君成为朋友,对慕容世家自然是有无穷的好处。</br></br> 慕容叶枫与张若尘的关系也的确极好,张若尘也从来没有将他当成一个书童。</br></br> 当时,张若尘、池瑶、慕容叶枫、孔兰攸,在学宫里面,一起听过课,一起修炼过武道。其中,慕容叶枫的年纪最小,受到的照顾,自然也就最多。</br></br> 若是说,上一世,张若尘还有一个朋友的话,估计也就只有慕容叶枫。</br></br> 因此,张若尘得知橙月星使是慕容世家的后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昔日的故友。</br></br> 八百年过去,也不知他还活着没有?</br></br> 久久之后,张若尘才从思绪里面回过神来,问道:“慕容叶枫是你什么人?”</br></br> 橙月星使见张若尘的神情很古怪,再联想到她曾经对张若尘的猜测,顿时,将手上的圣气收了回去,道:“他是慕容世家的太上老祖。”</br></br> “他还活着吗?”张若尘道。</br></br> “我也不清楚。”</br></br> 橙月星使摇了摇头,又道:“太上老祖已经有三百多年没有现过身,就连慕容世家的一些长辈,也不知道他是生是死。”</br></br> 犹豫了一下,最终,她还是将心中的猜想说了出来,道:“张若尘,其实,我的心中也一直有一个疑问,想要问你。”</br></br> “问吧!”张若尘道。</br></br> 橙月星使道:“你的名字叫做张若尘,八百年前,圣明中央帝国的皇太子,也叫张若尘。两者之间,不会只是巧合吧?”</br></br> 张若尘反问道:“你认为是怎样?”</br></br> “八百年前,有一件公案。圣明皇太子离奇死亡,一时之间,震动天下。”</br></br> “当时,出现了两种传闻。其中一种,有人说,他是被他的未婚妻池瑶公主杀死,所以,后来才引发圣明中央帝国和青池中央帝国持续五十七年的战役。”</br></br> “另一种说法,据说他是被他的表妹孔雀公主杀死。因此,明帝失踪之后,孔雀山庄立即就掌管了圣明中央帝国的大权,成为帝国的掌控者。”</br></br> “就连史书上也有记载,圣明皇太子与明帝是被孔雀山庄精心设计的阴谋害死。青池中央帝国的青帝和池瑶公主,之所以进攻圣明中央帝国,完全就是为了替他们报仇。”</br></br> “虽然众说纷纭,但是,却谁都没找到圣明皇太子和明帝的尸体。谁都不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br></br> 橙月星使继续道:“我们慕容世家的太上老祖,曾经花费百年时间,追查真相,最终却没有找出任何结果。”</br></br> “最后,太上老祖只得带领残破不全的慕容世家,逃进黑市,躲避朝廷和明堂的追杀。”</br></br> 张若尘的眼睛一缩,猛然抬起头,道:“明堂为何要追杀慕容世家?明堂不是由圣明中央帝国的旧部组建而成?你们为何不联合起来,一起对抗池瑶?”</br></br> 橙月星使冷哼一声,道:“当年,明帝失踪,太子遇刺,整个圣明中央帝国一片混乱。孔雀山庄的庄主,孔上令,联合一大批朝臣,以雷霆之势接管了朝政,入主明帝宫。”</br></br> “当时,我们慕容世家的家主慕容成德,为圣明中央帝国的三公之一,官拜‘太傅’。慕容家主对孔上令的行为十分不满,认为他是大逆不道,应该扶持张氏家主的一位新成员为新君。可惜,却遭到孔上令的打压,不知有多少慕容世家的弟子受到迫害。”</br></br> “后来,圣明中央帝国终究还是被青池中央帝国的大军攻破,无论是孔雀山庄,还是慕容世家都成了亡国奴。”</br></br> “青池中央帝国的大军攻破明帝城,慕容世家的子弟,一直战到了最后一刻,七成以上的族人全部战死。最后逼不得已,才撤退到东域邪土,躲入黑市。”</br></br> “孔上令和孔雀山庄的族人,则带领另外一些残余的旧部,组建成明堂,继续在中域与池瑶女皇对抗。”</br></br> “当初,若不是邪帝的庇护,慕容世家早就已经彻底覆灭。帝一是邪道的后人,慕容世家之所以全力支持他做少主,就是为了还当年邪帝的恩情。”</br></br> 虽然,橙月星使从未见证过昔日圣明中央帝国的辉煌,却经常听到祖辈提起,一代一代的传了下来。</br></br> 张若尘从始至终都在观察橙月星使的眼神,能够看出,她并没有说谎,讲的每一句话,应该都是她所知的实情。</br></br> 若是,她所讲的都是实情,那么父皇明帝的失踪,莫非真的与孔雀山庄有关?</br></br> 可是张若尘见过孔兰攸一次,也能看出,她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