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7章 陆地战列舰 (第2/3页)

加入书签

花八门的能力来对战的,而是尽可能的将数量变得更加庞大。从而在战场上发挥出更加强大的战斗力的。大河那边已经开始打造自己的超级战争堡垒,准备按照神皇的策略打造自己的战争兵器了。 </br></br> 而大陆上的其他人对于这超级武器还一无所知。大河这边要做的就是要将10万人训练成一支军队。目前为止大陆上只能够维持10万人级别的单独军团。 </br></br> 虽然理论上针对的数量可以更多,但古代打仗的时候往往讲究的就是一个分进合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军集合在一起行军的话,是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可以让大军来吃的,必须要从不同的路线前进,这样的话,前行的过程中就可以在路过的地方进行补给,这样才能够分担得起大军的消耗。 </br></br> 而现在这个时代,虽然比起那个封建时代要更加先进一些,但想要维持这么多人的后勤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有铁路帮忙维持10万人这个级别也是最多了,更多的话,物资就有可能短缺,更何况他们使用的是机械设备进行作战,对于后勤的要求要比古代的军队更高。 </br></br> 随着大量自然科学军团聚集在一起,接受统一的训练,被灌输统一的精神,他们也逐渐的被凝聚在了一起,按理来说,这个人数规模之下,如果全都是普通人的话,最多凝聚出来传奇级别的军团之灵。但军团之中有许多都不是普通人,而是超凡战士,其中有许多都达到了三阶甚至是传奇的程度。 </br></br> 在这种力量的供养之下,军团之灵达到了半神的层次,而且是半神之中最顶尖的那一层,对抗普通的半神的话,甚至可能能够打四五个。 </br></br> 这是这颗星球上前所未有的强大生物,即便是海洋之中曾经诞生出来过的最强大的魔兽,也没有如此强悍。 </br></br> 在军团之灵凝聚出来之后,军队就没有办法继续行军了,因为他们必须要维持一定的姿态,维持精神的集中,才能够保证如此之多的人能够精神同调将军团之灵召唤出来。 </br></br> 这种时候用来防守的话或许还够用,用来进攻就很难了。而想要让这样恐怖的力量在战场之上可以发动攻击,那就需要构建他们所需求的战争堡垒。 </br></br> 这也是大河那边的工业体系所能够制造出来的最强大的战争兵器,陆地战列舰。 </br></br> 巨大的履带让任何人站在他面前都会感觉到自身的渺小。即便是两个人叠罗汉的站在那里高度甚至都不到任何一个轮子的高度。 </br></br> 那陆地战列舰的履带的轮子直径足有五米,普通人站在他的地上的战列舰一般。就连履带的厚度都几乎有一人高了。 </br></br> 如此庞然大物,在战场上带给人的是绝望,大量的战士拥挤在这样的陆地战列舰内部,不过即便如此,如此之多的人也不可能用这一艘陆地战列舰装下,在战争堡垒的后方还有许多重型的猛犸坦克,他们虽然没有陆地战列艰难,蛮巨大,但也有上千吨重,及其庞大,高度超过八米,一辆这样的战车之中可以容纳数百人,不过这些人都被挤得满满当当的,大多数连动都不能动一下。就如同自己被挤压进了棺材里一样,它们存在的意义本身就是提供自己的精气神来凝聚出军团之灵,真正操控战车的其实只有少数的几个人。 </br></br> 军团被容纳成了一个单独的模块在战场上又结合在一起。 </br></br> 于是硝烟滚滚之中,这样一支恐怖的军团就出现在了平原之上。行驶在最前面的是长达百米的超级陆地战列舰,因为体型过于巨大,自身的履带被分成了三节,前,中,后分别有三对裤带,上面承载的是陆地战列舰的本体,战舰上方的布局和海洋之中的战列舰有些相似,可以旋转的三连装炮塔一共有三座,高低各有不同的坐落在陆地战列舰的上方。可以旋转指向绝大部分角度的方向进行射击,口径也大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甚至要比船上的那些口音更大。 </br></br> 地面上的猛犸坦克则是密密麻麻的跟随在陆地战列舰的周围,这个世界的特殊空间规则使得核弹很难被制造出来,虽然放射性物质依旧可以衰变,但面试反应因为空间的诡异而难以正常触发,空间错乱不只体现在宏观层面,微观层面上更是如此。 </br></br> 以至于没有一种超级武器可以制衡这种超级战车,就算是大河这边不率先制造出超级战争堡垒这个世界未来的战争发展方向也是体型越来越大。 </br></br> 事实上地球如果不是有人发明出了核弹的话,战争之中坦克也是有着越长越大的趋势的。 </br></br> 就好像是二战刚刚开始的时候,对战双方的坦克其实装甲的厚度和自身的火炮口径都并不是特别大。像是t34这种,还相当的强调机动性,但到了后半段的时候,双方都各自发展出了装甲厚重,口径巨大的战车,如果不是后来核弹炸了的话,这样的战争愈演愈烈,不论是火炮的口径还是装甲的厚度,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的增加,而这条路发展到极限的话,就是眼前的这种猛犸坦克和陆地战略舰了。 </br></br> 当那几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