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11 第五十三章 偷潜(1) (第1/2页)

加入书签

魔法觉醒是个技术活,不是一屁股坐上觉醒仪上,什么都不想,突然睁开眼睛就会觉醒成功的。使用觉醒仪进行魔法觉醒,会有一定机率发生觉醒失败的情况。一旦觉醒失败,理论上将永远不能觉醒新的魔法系。而且法师一般是在刚刚突破到新境界时,还处于比较低段位的时候,因为根基还不牢固,失败率往往是最高的。</br></br> 最倒霉的是那些在青铜境界时二次觉醒失败的法师,不管他们将来的修为能够修练到什么境界,黄金也好、钻石也罢,都永远只有一个魔法系可以使用;而单一的属性是极其容易受到克制的。所以就算是某个法师修行的方向再专精,至少也会修练两个系以上。</br></br> 当然也有人走“博学”路线,以众多的魔法系进行各种组合和变化,形成巨大的优势。例如羊城学院的岳山院长本人,他就觉醒了总共9个魔法系,但那是他破突到钻石境界后多年才取得的成就。</br></br> 其实对于一位常规魔法师而言,并不是魔法系越多越好,正如上官燕红担心的那样,觉醒过多的魔法系会对法师自身的灵魂位面构成严重的负担。曾经美国出过一位“觉醒达人”,他没事就去觉醒新的魔法系,而且觉醒机率还蛮高的,他一个人就觉醒了17个魔法系,成功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觉醒魔法系最多的人,至今依然没人能打破他的纪录;但这位“觉醒达人”也付出极沉重的代价,过多的魔法系对他的灵魂位面造成极其严重的负担,在创造了那项纪录没多久,他的灵魂位面就轰然崩塌,不仅造成他的死亡,就连灵魂都彻底消散,也就是通常说的“形神俱灭”。</br></br> 所以经过世界魔法学术界的大量研究,发现是青铜以上每个境界的第四个段位进行新的魔法系觉醒,才是最合理的。</br></br> 因此按理来说,如今上官燕红已经是青铜五段,觉醒新系应该不存在任何问题才对,但她在初次觉醒时就同时觉醒了两个魔法系,这个情况极为罕见,但其实算不得什么巨大优势,因为考虑到灵魂位面的承受问题,天生比别人多一个魔法系,造成的后果往往是觉醒第三系时比别人更晚一点。虽然赵飞说过,上官燕红得到了两个永久性祝福强化之后,她的灵魂位面比其他同修为的人更加强大和结实,但她心底始终没有底。</br></br> 这也造成了上官燕红此时的困境,她要同时对付两个自己!</br></br> 顺便提一句,觉醒新的魔法系,其实是对法师本人灵魂位面的进一步开发,而每次“开发”的内容都不尽相同。上一次进行觉醒,也就是她正式成为魔法师的时候,上官燕红追逐着无数流星般的光华,最终她抓到了雷电与火焰的光华,从而同时觉醒了雷系和火系,开启灵魂位面。但这一次完全不一样,雷与火不再是她的朋友,而是敌人。</br></br> 人类魔法师开启了灵魂位面,那么灵魂位面里的风景,就会以此人内心深处留下最深刻回忆的现实场景呈现出来。</br></br> 正如此时在上官燕红的灵魂位面里,呈现在她面前的是晚秋山庄--那是她从小到大成长的地方。当然,这并不是真实的晚秋山庄,而是几年前的晚秋山庄,是她与母亲一起生活、留下最深刻印象之处。而上官燕红的的本体意识,就站在晚秋山庄门前,此时挡在她前方的,是两个上官燕红。</br></br> 一个上官燕红浑身燃烧起熊熊烈焰,另一个上官燕红通体闪烁着雷霆怒芒。那是雷系和火系在上官燕红灵魂位面深处的化身,这两个化身似乎不想有新朋友的加入,于是联起手来对上官燕红的本体意识发动进攻。</br></br> 上官燕红的本体意识左闪右躲,她无法调动任何火焰或雷电的能量,却要对抗两个化身的迅猛攻击,同时还要想办法反击。因为上官燕红知道,一旦让两个化身赢了,她这一次的觉醒就会失败,也永远失去了觉醒的机会。</br></br> 为此,上官燕红必须寻找到新的力量,可以打败雷系和火系两道化身的新力量。</br></br> ********</br></br> 正当上官燕红在灵魂位面里被自己两道分身逼得狼狈不堪时,把她忽悠到这里的赵飞,此时正在做着坏事。</br></br> 那就是擅闯民宅!</br></br> 而在擅闯民宅之前,赵飞又做了另一件坏事,那就是入侵学院的电脑系统,把教职员宿舍区的监控录像弄瘫了2分钟。虽然安保人员很快就在机房里找到了被老鼠咬掉的线路,更换之后教职员宿舍区里的监控便可以正常使用,但被偷走的2分钟却能掩护赵飞偷潜进H幢宿舍楼中--况且,所谓“被老鼠咬断”的线路,上面那些坑坑洼洼的“老鼠咬痕”,其实是昨天夜里赵飞用一把小刀伪造出来的。</br></br> 通过入侵学院的电脑系统,赵飞知道严东良和柳莹今天早上都有课程安排,唯独那个研究生周港还留在家里。没有学习和教学安排,也没有研究任务,周港就在自己的宿舍整理他的科研论文--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谁知道这个可疑的家伙关起门来在搞什么名堂呢?</br></br> 所以,为了将周港调走,赵飞就只好再次利用了上官燕红。他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