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柴荣治国4 (第2/2页)
名字就用了他初恋女友的真名——崔莺莺;而他则化名为张生。书名《莺莺传》,后人在其基础上不断改编完善,由它发展而来最为人熟知的是一出京剧剧目——《西厢记》。
他辜负了崔莺莺,于是就让书中的张生和崔莺莺在红娘的帮助下,冲破了封建枷锁,从此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他在悼念亡妻时,更是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不过……看他后来的表现,好像水不水、云不云的还真说不定,所以每当有人在情书中引用这句话的时候,总会有人矫情地说不吉利。
他给初恋女友崔莺莺留下了《莺莺传》,给亡妻留下了沧海巫山的千古绝唱,给老阿姨的女诗人留下了《寄赠薛涛》,给女演员留下了《赠刘采春》。
他就是唐代着名诗人——元稹。
渣男风流诗人元稹,除了对九年义务教育有突出贡献之外,也深深影响了后周的改革,其导火索就是他在同州刺史任上的作为。
元稹的作品被收录于《元氏长庆集》中,整整100卷之多。柴荣闲暇时翻阅,被其中一篇“均田表”打动。
这篇“均田表”同时还被收录进《全唐文》(卷0651)中,当时元稹被贬同州,在经过详细的考察之后,元稹上表朝廷,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原名为《同州奏均田状》。
在奏表中,元稹指出了同州税赋方面的不公平、不公正,比如官府是按36年前的勘定来定额收税的,但实际情况是,随着土地荒漠化的严重、人口迁移等因素,很多土地都已经荒废,老百姓还在为那些不存在的土地交税;再比如有权有势的地主豪绅,他们兼并土地,却存在严重的偷税漏税情况(十分田地,才税二三),偷税漏税的土地竟然高达70%到80%!等等等等……
因此,元稹提出了“均田平赋”的建议,把税赋按照田地的实际亩数和肥沃程度来均摊,这样就能减轻穷人们的负担,同时又能打击富人们的偷税漏税,既提高了官府的财政税收,又防止了人口逃亡,还能缩小贫富差距。
柴荣读完这篇文章,深受启发,于是命人将其制成《均田图》,赐给诸道节度使、州刺史,要求人手一份,搁在今天,就是在“学习强国”上推送必读,让天下所有地方官、行政一把手学习思想、领会精神。
随后,柴荣颁布正式诏书,说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拜读渣男,见其“均田表”,叫绝拍案,转发王公观览,触目惊心,作为均田图,全国转发,点赞三连。
说干就干,柴荣随后就派出以左散骑常侍艾颍为首的34人组成中央特别巡视组,分头出发,到天下诸州推进均田改革。
艾颍等人于显德五年(958)10月离京,至次年(959)2月,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以京城(汴州开封府)为例,按照原先的官方记录,征税的土地共有10万2千余顷,经过实地勘验,发现实际比这多出了4万2千余顷,也就是说,这4万多顷就是偷税漏税的“黑户”。真是触目惊心啊,天子脚下,“黑户”占比竟然高达30%!更不用说天高皇帝远的其他地区了。
经组织研究决定,减免其中3万8千顷的税收,然后命令其他地区参照此比例施行。
查出来4万2,减免3万8,减税比例高达90%+!很明显,柴荣的“均田改革”既不是要从穷苦百姓的手中榨取油水,也充分照顾了富人阶层的情绪,体现了政策的温和性,在增加税收的基础上,掌握国家经济的真实情况,同时又将改革的阻力降至最低,使之具备实际操作性。
从这个角度上看,柴荣也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改革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