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谁杀了李景遂 (第2/3页)
在这个时候,李弘冀展现出了过人的胆略和魄力,他以皇长子的身份再次“抗旨不遵”,把一切后果包揽在自己身上,告诉柴克宏,你只管指挥作战,其他方面的事由我来斡旋。
正因有了李弘冀的强力撑腰,柴克宏才有足够的魄力当众斩杀李征古派来的信使,并扬言即便李征古本人来了,也照杀不误。
在李弘冀和柴克宏的完美配合下,南唐军队取得了常州大捷,击走吴越国军队,并最终取得了东线战场的全面胜利,“常州之役”也成为南唐在“三征淮南”中唯一的胜利战役。
当前线军队把数千俘虏押回润州的时候,李弘冀下令将他们全部斩首。擅杀俘虏是一大忌讳,果然,李璟对此大发雷霆(以专杀故不悦者久之)。但是这种粗暴的做法却赢得了军队的极大赞誉,“人皆壮其能决”。
随后就是李景遂请求外放归藩,大元帅李景达又全线崩溃,只有李弘冀立有军功,于是就被李璟封为皇太子,并开始参与军政决策,进入核心权力圈。
通过常州之役,李弘冀露出锋芒,他有胆识、有魄力、有担当,他像春天一样对待自己的同志,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为部将做担保;对待敌人又像寒冬般冷酷无情。
在进入朝廷之后,李弘冀同样表现出了果敢的一面,当时的朝堂被“四凶五鬼”集团搞得乌烟瘴气,李弘冀在“常州之役”中就已经与李征古公开叫板,如今来到朝堂之上,更是重拳出击,以雷霆万钧之势打击“四凶五鬼”集团,在此期间,李弘冀要么先斩后奏,要么干脆只斩不奏。
史籍记载李弘冀“以刚断济之”,整顿朝纲,很快就改变了南唐政坛的风气,严厉打击了“四凶五鬼”集团的嚣张气焰,收获了文武百官的一致好评。
李弘冀霸气外露,在外赢得了军队的赞誉,在内赢得了朝臣们的称赞,声望与口碑齐飞,人们似乎看到了一位少年英主正在冉冉升起……
不要忘了,“四凶五鬼”是李璟的小号、工具人,李弘冀硬刚“四凶五鬼”,实际就是对李璟的敲山震虎。李璟变得警惕起来,他已经有了一种将要被架空、逼宫的恐惧。
很快地,李璟给李弘冀扣上擅专、越权的帽子,指责他藐视皇权,“老子还没死呢,你还没转正呢,怎么,等不及了吗?你想干啥?”一日,李璟拿着打马球的球杆,狠狠抽了李弘冀一顿,一便抽打一边责骂,越骂越生气,最后撂下一句“我这就把你三叔(李景遂)召回来,传位给他!”
李弘冀的出道即巅峰,李璟对李弘冀的猜忌却与日俱增。
第三个大问题,绕回到中心问题——究竟是谁杀了李景遂?
史料留下了一个小线索:李景遂赴镇之后,就打算找茬杀了李璟安排的眼线李征古,被幕僚们劝住。这时候杀了李征古,无疑是向李璟传递造反的信号。李景遂忍住了,没杀李征古,却因听信谗言而将洪州都押衙袁干杀死。袁干的父亲是昭庆宫使袁从范,李弘冀就派人送给袁从范一包毒药,怂恿他为儿子报仇。一日,李景遂踢完一场球,口渴难忍,袁从范就安排人把投了毒的饮料递上去,李景遂就这样被毒死了。
噩耗传来,李璟先是表示不信,年纪轻轻才38岁,怎么会突然暴毙呢?左右人禀报,说李景遂到了洪州就生了一场怪病,病中告诉左右,说玉皇大帝让他到天宫里代替许逊。许逊,晋朝道教人物,传说中的仙人。
李璟这才宽慰了不少。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查出李景遂是死于中毒,并且幕后真凶是太子李弘冀,于是宣布废太子,而李弘冀也紧随其后离奇暴毙,据说是看到了李景遂的冤魂索命,惊惧而亡。
史书上言之凿凿,说是李弘冀毒杀李景遂。
试想一下,李景遂为何会轻信所谓的谗言而杀死袁干?袁从范又真有毒杀皇弟、准储君的胆量吗?在时间如此仓促的情况下,被投毒的饮料怎么会这么顺利地送到李景遂手中而不被发现?
再提炼一下人物背景:袁从范是昭庆宫使,也就是李璟的心腹;他的儿子袁干是洪州都押衙,掌握洪州牙兵,也就是掌控着李景遂的贴身武装力量,与李征古一文一武监视、威慑着李景遂……是不是细思极恐了?
让我们换个角度来重新审视:李景遂身边密布李璟的眼线,如李征古、袁干等人,所以……如果是李璟要置李景遂于死地的话,是不是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再想一想李璟对李景遂的猜忌,以及李景遂“两个南唐,一昇一洪”的潜在威胁。李璟其实有着比李弘冀更大的作案动机,更有作案的能力。
也许李璟才是毒杀李景遂的真正主谋,而李弘冀只是背锅侠,并且很快就遭到灭口。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来了,不传弟、不传子,李璟究竟要闹哪样?
其实这里有个小小的误区,一个容易被混淆和忽略的概念,杀人和传位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
古往今来,帝王永远是最无情最冷血的,在他们的字典中,根本没有所谓的亲情,手足相残、父子相杀的丑闻屡见不鲜。不管是兄弟还是父子,谁威胁到皇上的统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