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 志得意满 (第1/2页)
沈小叶按下要出去的大舅母,“我去看看。”
她疾步出了屋,院里正在装车的外公舅舅们,此时都站在大门盯着进门的十来个人对话。
这些人身上衣物多以兽皮为主,每个人前面放着一大包东西,基本上把自家大门的方寸地方都挡住。
但她看的清楚,大门外还有跟着看热闹的村民,其中有个蹲在土墙后,时不时勾头的还是钱二伯。
沈小叶跑到跟前,若有所思的问:“外公,他们是?”
“福山里的山民。”沈善宥轻声回答。
而山民里有个最壮的中年男子,应该是个头领,对着外公和她又躬身一礼后说:“小大姐,俺们都是福山的,辗转打听到九梨村沈家收白布,就扛来了。现在还收吗?”
说着,他还解开大包紧张的看着沈家众人:“沈老爷验验看,全是今年收的新棉花织的。”
他左右的人,也都盯着大家。
“收。”沈善宥还道:“一路从山路走来的吧,都进来烤烤火。
老大,去厨房生火,小叶,你找二牛娘一起来验布。”
“诶。”沈小叶和大舅舅一起行动。
山民推辞不过,把个人的大包搬到厨房门口,片刻后沈小叶就和表婶一包包验货。
“小叶,织工很好,可以算上等粗布。
就这手艺,其实把纺线理好了,都能织成上品。”林家表婶在她耳边低语。
沈小叶轻轻颔首,冲厨房里给山民们煮姜茶的外公说全都合格后,道:“上等四丈长粗布,每匹按一百五十文算。”
“啥,一百五十文?”有两个山民蹭的跳起冲到门口,另几人还在发愣中。
林家表婶挡在小叶身前,伸手让他们住步:“干啥?干啥?我给你们说,再没比我们给的价更高。”
“没没没,就是没想到……”两人急的说不清时,西厢装布的大舅舅嗖的跑来,眼神不善的盯着他俩。
而厨房里,和外公谈的热火朝天的中年壮汉蒋同也同时挤来门口,二话不说就朝两人后脑勺各拍巴掌,“蹲下。”
“噢噢噢…”两人听话的往地上一缩,伸手揪他们头头的裤腿。
看的沈小叶心下暗叹,山里人不常走出大山,还有的是在山里避难根本没在官府报户口,估计是外边的人常常欺他们价格。
这世道,先敬罗裳后敬人是普遍现象。
蒋同不好意思微微倾身致歉道:“他们意思是从来没有人给过这么高的价。”
“只要织的好,我就给的高,大叔家若还有新棉花能织成最上等细布,一百八十文一匹。”沈小叶话刚说完,门口蹲着的俩又蹭的站起,但被蒋同死命压下。
可厨房里的一群都听见了,个个激动的站起,“当真?”
“当真,随时织好随时收。”沈小叶承诺,她可以压武七爷的价,但不绝压这些人的。
外公沈善宥这才笑道:“坐下坐下,我家买卖童叟无欺。”
说着就把姜茶给盛出,还过来门口拉三个人过去喝,一群人千恩万谢的。
沈小叶拉着林家表婶去拿钱,“表婶,我年龄到底小容易被人欺,未来两年大舅母也腾不出手来。
我真心想聘你当个女管事,以后掌眼的事,想劳你费心。
像涂婶子织出的布,都得劳你过过手。”
“自家人,我随叫随到。”长脸的事林家表婶可愿意了,她压不住喜色。
沈小叶和她商量道:“那你不准不收钱,这不是一天两天的活儿,它费神费力,我给的也不多,每月五钱,车马费另算。
每年染布,帮忙出外卖布的工钱也另算。
我是这样想的,你家离县城也就十里左右,设个收购点方便周围村民到达,毕竟九梨村太背,好些找来一次太远。”
林家表婶待要说什么,却被她握住手道:“表婶,皇帝还不差饿兵呢,咱们家小生意月银不高,但以后有机会做大了,定涨月银。
还有就是附近的乡民种点棉花不容易,她们要有织机愿意自己织布卖,也可以先订下,如此一来,到夏天染布就不愁没白棉布。”
“行,听你的。”每月都有五钱的入帐,林家表婶暗暗决定,十里八村她都会走遍。
她朝大门那努努嘴,说:“我咋看见别人都走了,钱二还藏在门墙后边偷看。”
“他呀,估计正后悔着。”沈小叶不用猜,就知道钱二伯进山两次买的布压价太低,而且他没想到人家福山里的人,顺着他打听到了自家。
她一趟回家不用动,就收了一百多匹布,再度出发进京的时候,又央外公到镖局租了几辆车运布,十分志得意满。
这三千匹布一入京,沈小叶就安排到外城摆摊的同时,还为避免进内城再交一次税,直接在外城租了地方存货。
而且这次她长了心眼儿,早早由大舅舅请了巡逻的衙役,以保证没人眼红来拆台。
加之陆观央了陆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