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三章 决择 (第2/3页)
云,诸侯尽西来!”
凤九霄道:“好诗!”
晋王笑道:“诗是好诗,可惜不是我做的!”
李公公媚笑道:“殿下,这么好的诗竟然不是您做的,莫不是谦虚?”
赵光义笑骂:“谦虚你个头!这是李白的诗!”
李公公恍然大悟,“哦,是诗仙太白的诗啊。”
凤九霄见赵光义一听到秦王立刻双眼放光,怎会不知道又触动了他的野心,只当什么也不知道,笑道:“太白不但诗写的好,剑也舞的好!”
李公公一脸无知的样子:“是吗?”
凤九霄笑道:“大唐盛世,佩剑很流行。”李公公假装愚昧无知,凤九霄顺水推舟,也假装以为李公公愚昧无知。这就是刘灭周所说的人情事故。看破不说破。李公公装傻,是为了取悦赵光义,凤九霄配合装傻,是尊重李公公。
李公公道:“怎么那时候流行佩剑?”
凤九霄道:“反正即将把大蜀纳入宋朝版图,早晚要和蜀山剑派打交道,现在不妨和你聊聊剑的故事!”
李公公道:“好啊!”关键他是看到了赵光义眼中泛起了兴趣,否则他可不敢抢答!
凤九霄道:“剑起于轩辕,兴于大唐。《黄帝本纪》中记载: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上古时的剑冶炼技术不行,剑也只是个概念,还不能算是武器!《礼记》中记载,商朝产生了真正的剑,但剑身短,形制上与匕首相似。商朝中后期产生的剑,矛头与匕首相结合衍生出了双刃剑。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剑才成了可以杀人的兵器。秦汉以后,关于剑器的选择与佩戴装饰也逐渐衍生成一套标准,与身份等级制度有关。另外每个人的佩剑都会参照自身的体型和身高特制,剑从最初的短小精悍逐渐演变为长剑在身。荆轲刺春王用的鱼肠剑,短小可藏鱼腹,长不及半尺,而秦王自己的剑却长达七尺!”
凤九霄顿了顿,接着道:“唐朝之所以尚剑,离不开皇室对于道家的推崇。司马迁曾经将“论剑”提高到“与道同符”的标准,提出不具备“信廉仁勇”等品质的人,不足以谈论剑道与兵法,这个道理与谈论道法是一样的,谈论剑道对内可以治身,对外可以应对外界的忧患,君子的道德修养与之相通。”
“在道家风气盛行的时期,传经颂道以及变法施咒的道家子弟人人手中持有一柄长剑,对内修身,对外匡扶正义,斩妖除魔,这种形象自然而然对老百姓产生了较大影响。”
“经过道家的传承与发展,结合皇室的推动,剑所表征的正义与卓绝迅速融合到个人的剑身与修养的那个中去,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崇尚无为而治,借着修行以参禅悟道,大家渴望修炼成仙,超凡脱俗,自然学剑者众。”
“道家,与佛家的出世不同,讲入世,仗剑天涯,洒脱不羁。”
“大唐盛世之下,眼观四海升平,狼烟暂平,君王自然将从事修仙之道的术士推崇到极高的地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道家以剑为法器,一荣俱荣,作为唐朝国教,当时尚剑之风盛行也就顺理成章了!”
李公公道:“受教了!”
赵光义道:“听说蜀山剑派的高手会御剑飞行,不知是真是假?”
凤九霄道:“自然是真的!不过以我对蜀山飞剑的了解,他们主要仍是以气御剑,这种方式极耗内力,且不能持久!”
晋王道:“这么厉害的门派,居然隐藏在蜀山!难道龙虎山的真人们就不会以气御剑?”
凤九霄道:“除了以气御剑,还有以意御剑!张天师绝对可以以意御剑!”
“那想来必定是以意御剑更厉害!”
“那是!”
“诶?对了,副使大人好像也会驭剑!”
“我那哪在叫驭剑啊,只是投机取巧罢了。”
“我听说有一年副使大人,也是在一座城外,大喝一声,战场上所有兵器纷纷卷起,如漫天飞蝗攻向敌方大阵。”
“是吗,我都忘了。”
“哈哈,反正三弓床也没到,现在也不到攻城的时候,就先看看孟昶第二封回信怎么写吧!”
“好!试目以待!”
此时大蜀皇宫一片森冷。
孟昶刚刚杀了人,气氛紧张,无人言语。
孟昶也不说话就静静的坐在大椅上等着大宋的回复。
形势严峻!
如果不尽快打开城门,对方肯定要攻城了。城内几乎已经无兵可用了,赵光义说有十万大军将至,纯粹胡扯!他无非是想恐吓自己罢了。可惜自己不信都不行。城外的宋军哪怕只有三万,这城都守不住。
刚才杀了诸葛麒,这厮的身份恐怕是个麻烦。
魔教若来报复也无所谓了,他们元气刚刚受创,形不成多大的威胁,真正麻烦的是蜀山。
他们或许还不知道自己的弟子已经投靠了魔教。
一旦蜀山派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昏庸无能、滥杀无辜的皇帝,那么很有可能要来成都替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