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1章 历史周期律杂交水稻和小麦的方向 (第1/3页)

加入书签

胡宗宪等人在周楚离开张家村之后,在张家村待了一段时间,纷纷给周楚写信,想要进京找老师,他们清楚,只有跟在周楚身边,才能学到东西,在张家村,他们自学的效率远比不上跟在周楚身边的时候。

对于海瑞这些人,周楚想了想,还是让他们进京了,虽说书院在余姚,但书院不过是一个形式罢了,至于在哪里学,还要看自已在哪里。

胡宗宪等人抵达京城的时候,正是会试开始的第二天。

这让赵贞吉等人很是兴奋。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刚好可以看到这次科举放榜。”

赵贞吉说道。

“那有什么好看的,不过是些酸腐文人罢了。”

胡宗宪一脸不屑道。

虽说在进入学院之前胡宗宪也是个读书人,但胡宗宪形式从来都不是按规矩的,对于那些酸腐文人,一向看不入眼,自从入了学院,跟随周楚学了那么久,又在张家村务农这么久,他们才真正明白底层百姓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逐渐理解以前理解不了的一句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和底层百姓的朝不保夕相比,他们从小到大的生活何其优渥,偏偏很多人喜欢吟诵一些淫词滥调,不知所谓。

在张家村之前,胡宗宪对周楚只是崇拜,觉得周大人似乎无所不能,但进入张家村,正式拜师周楚之后,胡宗宪才发现,自已的这位老师和自已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老师看似心狠手辣,实则悲天悯人。

他看世界,看大明的眼光,和其他所有人都不一样。

就算是唐太宗李世民,说出民为贵君为轻,民为水君为舟的话,但在这位唐太宗眼里,所谓的民从来都不是底层绝大多数百姓,而是士大夫阶层。

自古以来,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亦或是宋朝,都在刻意地讨好士大夫阶层。

原本胡宗宪赵贞吉等人对阶层没有那么清晰的认知的,因为他们本身就处于士大夫阶层,他们原本的目光是触及不到最底层百姓的。

直到他们在张家村生活的这段时间,这才意识到真正的底层百姓,大明的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此时他们才真正的意识到,阶级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如此的直观而清晰。

胡宗宪纵观历史,发现好像除了大明的太祖皇帝,就只有自已的这位老师,将视角真正的放在了底层百姓身上,这让胡宗宪对自已的老师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你们知道历朝历代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吗?”

周楚看着下面的一众学生,问道。

众人听到这话,互相看了一眼,似乎都有各自的看法。

“赵贞吉,你来说。”

周楚指了指赵贞吉道。

赵贞吉听到这话,急忙站了起来。

“昏君当道,百姓民不聊生。”

赵贞吉想了想说道。

周楚听到这话,却是摇了摇头。

“你说的只是表因,没有说到根本。”

说完这话,周楚又指了指胡宗宪。

“胡宗宪,你来说。”

胡宗宪站了起来,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思索了许久,他脑海之中似乎有了个大致的答案,模模糊糊。

“学生还没彻底想明白,但学生觉得应该和阶级有关系。”

胡宗宪说道。

周楚听到这话,点了点头。

“你说的很对,历朝历代,刚开国的时候,都是以资源的重新分配开始的,这个时候,底层百姓获取的资源土地是最多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百姓的土地逐步被士绅阶层吞并,这一点,你们看一看我大明就知道了。”

周楚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留下了时间给众人思考。

此话一出,众人如同醍醐灌顶一般,很多原本想不明白的事,就都想明白了,比如大明开始的时候,淮西勋贵们吞并土地,太祖皇帝为何清算淮西勋贵。

比如为何后来士绅阶层的土地越来越多,百姓的土地越来越少。

“到了每个朝代末,百姓手里的土地极少,却要承担极重的税赋,资源极度不平衡,这样一个世界本就已经是强弩之末,历史无数次的证明了,当底层百姓活不下去的时候,就是推倒重来的时候,比如汉末黄巾之乱,为何张角可以一呼百应?他的米汤真的能治百病吗?”

周楚的话,如同暮鼓晨钟一般,敲击在众人心头。

“历朝历代,以资源的重新分配开始,以资源集中在士绅阶层结束,莫不如此,这就叫历史周期律。”

周楚总结道。

“历史周期律!”

胡宗宪等人听到这个名词,仔细咀嚼着这几个字。

“一个王朝想要长久的存在下去,那么就得打破历史周期律,不过这句话说着简单,做起来却是难如登天,你们可知道为什么?”

周楚看着众人,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