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 终入武王 (第1/2页)

加入书签

就在巫乾小心翼翼为杨奇护法的时候,此时的杨奇却已经是完全沉浸在吸收天地元气突破武王境的过程之中。</br> 随着天地元气的炼化,杨奇的元府也在不断蜕变,修行者突破武宗境开辟元府,而突破武王境后,元府就像是种子,在吸收了足够的养分后生长,成为道树。</br> 道树本身并不是树,而是类似树状的道纹,因此道树也被成只为道纹,就像道修和武修关于修行境界的不同叫法而已。众所周知,突破武王境之后,仅仅只是悟出一种道,而在武王境还是需要继续悟道,提升境界和实力的。突破武王境,就像是悟出了道树的主干,之后的参悟则是领悟枝干,最终悟出圆满的道,就像是一</br> 条倒流的河,满是支流的纹路,这也是道纹叫法的来历。</br> 轰~</br> 随着杨奇身上的气息不断攀升,他的元力修为也是直接冲破了武王境禁锢,彻底的踏入到了武王境层次!</br> “这是……”</br> 随着杨奇踏入到武王境,那立刻是感知到,体内道树中蕴含着的能量,竟然和之前禹皇令中的奇异能量极为相似。只是他体内道纹,蕴含着浓烈的融合之道的波动,若是没有这种波动,两者完全一样。</br> 虽然有些觉得奇怪,不过现在的杨奇却是根本没有时间理会这点,而是再次开始迅速的炼化天地元气,因为他感觉到,自己道树能够承载的元力修为,并不只是一星武王初期而已!</br> 因此突破武王境之后,杨奇没有停下炼化天地元气,也没有立刻稳固修为,而是继续提升着自身的元力修为。如此这般,也不知过去多少时间,杨奇的修为也是从一星武王初期,达到了一星武王中期,最后到接近一星武王后期的层次,他才是感受到体内的元力达到了饱和程度。当体内的元力达到饱和程度,杨奇</br> 才是开始稳固自身的修为,待得将境界完全稳固,才是结束了闭关。</br> “这就是武王境?”</br> 感受着体内浑厚无比的元力,杨奇的脸上多了一抹笑意。突破武王境之后,他有一种感觉,现在的他,随手就能灭杀武尊境的自己,这就是他现在的实力。虽然只是一星武王中期的修为,但现在杨奇的实力,绝对是二星武王层次,比起武行空那个层次的强者,</br> 恐怕也是不遑多让!</br> 当然这和杨奇无意间走了融合之道的路子有不小的原因,不然就算他之前生命层次蜕变,又有打破禁锢的底蕴在,恐怕比起武行空那个层次的强者还是要弱一些。</br> “武王境!”</br> 杨奇心念一动,立刻是将意识中昊阳大帝关于武王境的传承记忆吸收,霎时间,庞大的记忆洪流融入到他的记忆之中。</br> 哪怕突破武王境,灵魂远超寻常的武王境强者,在那庞大的记忆洪流下,杨奇而是微微愣神片刻。</br> “道之本源!”</br> 在那磅礴的记忆中,杨奇终于是知道,禹皇令之中蕴含着的到底是什么能量,乃是一种被称之为道之本源的能量。所谓道之本源,实际上是修行者将自己的道剥离,将本源留下,其中不蕴含任何道,却可以帮助武王境以下的修行者迅速悟道,只要融合道之本源,就能轻易领悟意境。若是用来冲击武王境,能够增加三</br> 四成的突破机会,单论价值,一块禹皇令蕴含着的那么一缕道之本源,甚至比寻常道兵还要珍贵。而想要将道剥离,留下道之本源,必须是武皇境以上的修行者才能做到,因为武皇境的强者,至少是将一种道领悟到圆满层次的存在。不过想要留下道之本源,真正困难的不是剥离道,而是承载道之本源</br> 的材料,也就是禹皇令本身,那同样是超越寻常道兵价值的宝物!</br> “禹皇将自己的道剥离了?”杨奇眼中闪过一抹惊讶之色。禹皇令乃是禹皇留下的,而道之本源只能剥离自身的道来形成,那禹皇令中的道之本源自然就是禹皇留下的。剥离道,形成道之本源,乃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一旦剥离,便无法恢复,就算是那些寿元将</br> 近的武皇境修行者也很少这么做。</br> 毕竟道之本源对于武王境的修行者根本没用,只能用来培养武王境的修行者,而对武皇境的强者而言,武王境随手便可灭杀,牺牲一位武皇去培养一位武王?这种赔本的事,谁会去做?</br> 那些寿元将近的武皇境强者,宁愿临死去拼搏一把,亦或者留下完整的传承,也不会去剥离自身的道。</br> 所以道之本源,即便是在无尽宇宙之中,都是极为少见的。不过好在昊阳大帝乃是武帝境的强者,而杨奇踏入武王境,已经有了遨游宇宙的基础,昊阳大帝才会在传承记忆中留下这些记载。实际上昊阳大帝也没指望杨奇得到道之本源这样的机缘,否则相关的传承</br> 记忆,在武尊境的时候就留给他了。只是昊阳大帝恐怕都不会想到,在杨奇所在的星域,就有这样一位强者,将自身的道剥离,留下道之本源作为机缘给予后辈修行者。不过禹皇令中蕴含着的道之本源只是一缕,想要借此直接突破到武王境</br> ,却是不可能的,只能增加突破武王境的机会罢了!</br> 杨奇目光一凝,眼眸深处闪过一抹凌厉精芒,“禹皇令中的乃是道之本源,源界珠中的难道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