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柱国的诱惑 (第1/2页)
随刀而至的还有崇祯给小太监的密信,既是密信诸人可不敢像围观宝刀那般乱瞅了,见常宇拆信,余人便转身装作赏刀的样子。
信很短。
卿不负朕,朕甚喜,甚喜,甚喜,军饷二十万两准了,柱国之议,朕准,内阁尚有争议,卿万勿负朕,朕绝不负你!
朕闻你爱刀,此刀赐你斩妖除魔!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看来崇祯的确大喜至极,果真也如常宇所料,要钱给钱了!
吴三桂假装在赏刀,装作不经意的偷偷瞥见小太监脸上的一副似笑非笑,心中也舒了口气,看来应是好消息。
“吴总兵,你可知道皇上赏本督这把刀是何意?”常宇扭头看了他一眼问道。
“恭喜督主大人,这应是皇上御赐的上方宝剑,哦不,是上方宝刀吧!”
吴三桂何其老道。
常宇呵呵一笑,耸耸肩:“不知道,只说让本督斩妖除魔,这凡间何来的妖魔”说着突然瞥见捧着刀还在津津有味的吴中:“倒是不乏一些装神弄鬼的家伙,砍了倒也顺手”。
吴高手一个激灵差点没把手中宝刀给扔了,诸人忍不住哈哈大笑。
吴三桂意料之外的是,崇祯竟然也给他捎来一封信,要知道按照流程即便吴三桂首功,皇帝大赏,那也是要走一套非常繁琐程序的,比如派几个宣旨太监撑排场,写一道正儿八经的圣旨,而且还要弄几个宫里像样的宝物像玉如意之类的作为附赏品……然后圣旨上边写的才是硬通货。
很显然这封信只是搭了顺风车的慰问信。
以明末来看,一个武将做到总兵已是极致了,再封赏也不过是些虚衔,如戚继光的少保。
但古人就在乎这个呀,果真也弄个少保啥的比肩戚继光这种先贤也是光耀门楣的事,何况以吴三桂的老道,知明廷此时正值风雨飘摇,用人之际也是拉拢人心,稳定军心的时候,万一下血本呢,搞不好还能混给爵位呢。
所以当他看到崇祯给他的信上寥寥几个字,若退清军,朕将大赏!
吴三桂的心立刻动了起来。
“吴总兵皇上可是要给你升官加爵了?”常宇见他脸色暗喜,便出声问道。
吴三桂一笑:“那也得清军退了才有的事,眼下还不是庆功之时”他心中也知仅凭前日那一场大捷,恐怕还吃不到崇祯所谓的大赏,毕竟那一战非他全功,他出力,小太监出智,两两平开之局。
常宇眼尖,看到吴三桂手上信中几个字,突然微微一笑:“吴总兵可知道皇上会如何大赏你?”
吴三桂摇头。
小太监,却把自己手中的那封密信朝吴三桂眼前一展:“本督估摸能猜到一些”
这可是密信,旁人不敢看,纷纷转头,吴三桂心中也是一惊,但想着既然小太监都这般了,自己也不矫情了。
一目了然,神情慢慢变化,信中那‘柱国’两个字很扎眼,太他娘的诱人了。
“督主,莫非,那,不,不会真的吧?”。
柱国,战国时期的古官名,用来封赏杀敌有功的将领,乃武官之最,在丞相之上,战国后遂废。
乱世当用重典,但重赏之下必有豪杰,此时天下大乱,人心不定,小太监适时提出恢复柱国官职用来激励和拉拢那些飘摇不定的武将军阀,受小太监的影响深感重文轻武误国的崇祯竟然和他一拍即合,朝堂文官太盛,地位又高,平衡早失,如今恢复柱国旧制便可牵制这帮文臣,从而文武平衡,又能拉绒武将稳定军心,正合他帝王御下之术何乐不为。
只是当他把这事通报内阁的时,不出意外的遭到反弹,唯一庆幸的是现在首辅李邦华的确是个干实事想帮崇祯做事的人,而且对帝心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崇祯之意,这是为了拉拢那些武将为他死心塌地好好看门护院,若在平时国泰民安时代李邦华自然也是极力反对,可眼下人心惶惶,武将尤为重要,不拉拢随时都有亡国的可能,他只能勉强点头了。
他是内阁老大,他点头了,虽有其他反对声音,但已不足为虑,徒劳挣扎几下最终还是要接受,只是时间问题。
“本督提议,大明重设八柱国,分管全国兵马,位在首辅之上,仅次王公而已,吴总兵能否成为八柱国之一,便看你在宁远如何耍大刀了”。常宇一脸认真
吴三桂心中却是巨浪滔天,不管文臣还是武将最终为了不就是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光耀名门么,柱国之尊,几可比肩那些开国功臣,自己若真争了一席之位,吴家世代皆荣,他也成了吴家最闪亮人杰受世代子孙敬仰。
想想就激动难捺,什么大清国,什么多尔衮,老子投降了便如那三顺王被封了王位又如何?辱没祖宗遭世人痛骂,皇太极爱才,一心招降舅舅祖大寿最终而得,可是他和洪承畴这两个大明威名赫赫的人物去了那边又如何,完全被架空处处被排挤,老子在大明当个名正言顺的柱国多好,不光不辱没祖宗还光宗耀祖呢立碑建坊要多风光有多风光何必去那边低三下四做奴才。
吴三桂虽兴奋
↑返回顶部↑